编者按
2024年,塔城地区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服务大局中坚守政治方向,在聚焦主业中把握职责定位,在稳中求进中积极担当作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塔城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为全面展示塔城地区基层党建和组织工作成效,现集中刊发2024年基层党建和组织工作综述,敬请关注。
2024年,裕民县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裕”战略,通过全方位引进、培养、留住人才,让人才成为发展的“关键变量”,不断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坚持党管人才
增强人才工作合力
紧扣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谋布局、优政策、强服务,召开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医疗、教育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服务相关工作,有效整合和凝聚成员单位力量,强化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制定《裕民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工作要点》,将任务分解量化到成员单位,使任务更明确、责任更具体,推行三类目标责任考核制,压实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严格跟踪问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等内容,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次,举办人才工作专题培训3次,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聚焦重点领域
大力汇聚各类英才
拓展引才渠道,用好用活《塔城地区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选派专人赴新疆大学、锦州医科大学等5所疆内外重点高校开展急需紧缺人才招聘工作,通过现场宣介、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进教育、农业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18人。
依托援疆资源优势,开展专业技术援疆专家人才引进工作,柔性引进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122人,培训干部人才5440人次,积极探索推进短期服务与定期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子,有效缓解人才不足短板弱项,留下一批“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实施教育“组团式”援疆,引进10名锦州市教育人才,对普通高中教育提供帮扶,带动基础教育水平提升。
紧盯人才项目
增添产业民生发展动力
坚持将人才项目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抢抓自治区“2+5”重点人才计划机遇,实施红花产业研发及推广人才引进培养建设项目,引进专家团队3个,开展红花育种、产品加工等技术研发,培养本地红花技术人才。积极申报“塔城英才”培养计划项目,成功入选产业技术创新研究团队项目、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三农”骨干人才培养项目3个,持续加大巴什拜羊特色产业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力度,实现产业链和人才链融合发展。抓好地区“名医、名师”工作室项目工作,加快推进刘方海骨外科工作室、崔怀兰小学劳动工作室建设,积极发挥工作室领衔人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培养帮带专业技术人才32人。
坚持高质育才
推动人才队伍量质齐升
指导教育、医疗、农业等15个重点单位从人才引进、培养、留用方面制定本领域人才工程方案18个,成立人才工程评估组,采取自查自评、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从人才工程执行情况、人才发展情况及产生的社会效益三方面进行评审,评选精品人才工程6个,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与人才强县战略需要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抓好11个工作室、5个创业基地建设,聚焦无刺红花、巴什拜羊特色产业及教育、医疗等重点行业,采取工作室领衔人帮带工作室成员、工作室成员帮带后备人才“1+X+N”带徒传技的方式,培养帮带人才400余人,有效发挥高端人才引领示范和带徒传技、技能推广等作用。深入实施“1+X”人才帮带培养模式,12名援疆专业技术人才结对帮带36名本地人才,通过技术指导、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方式,传授领域内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理念,帮助提升本地人才专业水平。
完善服务链条
营造更优人才环境
坚持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作为拴心留人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保障,聚焦“关键小事”,实施《“裕民县人才服务卡”项目实施办法》,协调交通、市场监督等10个部门,制定人才出行、餐饮购物打折等优惠政策27条,为253人发放人才服务卡,逐步形成党政部门联系、关怀和凝聚人才的新格局。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建立结对帮扶链条264个,走访专家人才1120人次,开展节日慰问,协调解决问题15件,加强各类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持续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投入资金2385万元新建人才周转宿舍72套,投入资金390万元改造提升人才公寓,67名新录用人员实现“拎包入住”,积极营造爱才、重才的社会氛围。